正文摘要:
近日,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江洛小学的“专递课堂”上,教师陈小敏正在给两所学校的学生上音乐课。交通路中学英语教师梁红霞从事英语教学16年,她告诉记者,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的备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不只是陇南和定西,甘肃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教育数字化有利于解决甘肃省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甘肃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教育数字化特色发展之路。教育数字化点亮西部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相关资料图)
光明日报记者王冰雅宋喜群光明日报通讯员王乐
“你这顽皮的小杜鹃,咕咕,请你飞向远方……”近日,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江洛小学的“专递课堂”上,教师陈小敏正在给两所学校的学生上音乐课。
课堂上江洛小学的同学们唱一句,屏幕上赵湾小学的同学们接唱下一句。陈小敏轻触大屏幕,歌曲《顽皮的小杜鹃》同时在屏幕两端的教室里响起。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走向教室后方,手拉手跳起舞,他们隔着大屏幕看到彼此稚拙的动作,手舞足蹈,笑声不停。
赵湾小学位于徽县江洛镇赵湾村,共有88名学生。“上学期一年级只来了三四个学生,没上几天课都转去了其他学校,现在学校里只有二到六年级开课。”赵湾小学校长谈羿说,学校仅有8名教师,有限的师资难以撑起学校的美育课程,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工作只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但他们缺乏相关专业训练。
情况出现转机是在“专递课堂”开设之后,赵湾小学的学生们在网络支持下与城镇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好几个孩子的爷爷奶奶跟我说,娃娃回家给他们唱歌了,娃娃们更开朗、更爱笑了。”谈羿笑着说。
江洛小学位于江洛镇街市村,是徽县的一所乡镇小学,学校共有43名教师,覆盖全科教育。针对农村小规模教学点教师短缺、专业教师不足的困难,江洛小学用一块屏幕建起“专递课堂”。“通过‘专递课堂’,乡镇学校的老师给几个教学点同步网络授课,可以弥补偏远学校美育教师不足的短板。”江洛小学校长刘新星说。
近年来,徽县依托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推广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还在各学区积极推广实施走教模式,即音乐、美术、舞蹈等紧缺学科教师区域内统一调配,一人帮带多人、一人执教多校,实现美育资源共享。
“教育数字化让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我们通过深度挖掘网络资源,探索符合学情的利用方式,把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形成有效互补。”甘肃省定西市交通路中学副校长杨晓娥说。
交通路中学英语教师梁红霞从事英语教学16年,她告诉记者,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的备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过去,英语老师主要是带学生学习单词、讲解课文时穿插讲解语法知识,听力训练主要是听磁带。”梁红霞说,最近几年来,她备课比以前要花更多心思。每次备课,她都要花大量时间从各种互联网教学平台寻找适合学生的多媒体资料。
数字化资源不仅重塑了课堂教学,也影响和改变了校园文化。为了提升学生的全媒体素养,交通路中学建成校园电视台,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采写编播反映校园生活的新闻节目。
“我们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所欠缺,自信心不足。我们希望他们在接触媒介、参与全媒体传播中收获成长,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在杨晓娥看来,学校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学校更应该敞开怀抱投入互联网大潮,探索充分合理利用数字资源的路径和方式,让更多学子因教育数字化而受益。
不只是陇南和定西,甘肃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据统计,2014年至2022年,依托“全面改薄”“能力提升”等项目,甘肃省统筹项目资金34.29亿元,为11255所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35.98万台,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班班通”教室8.72万个,甘肃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
“教育数字化有利于解决甘肃省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珍介绍。近年来,甘肃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教育数字化特色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0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教育数字化点亮西部课堂相关阅读:
广西师范大学开展“双线+双师”活动 助力偏远贫困地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24日电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小学会议室响起了郎朗的读书声,这是小长安镇实效语文工作坊举行的“‘书香缕缕沁心脾’线下读书沙龙分享会”,也是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双线+双师”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缩影。
国家振兴关键在教育,教育振兴关键在乡村。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致力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发展,开展“双线+双师”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助力偏远贫困地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2021年,针对西部乡村学校数字化线上教学资源匮乏,学科、学段和类型的覆盖面过窄,教学改革与团队建设的线上资源供给明显不足等问题,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全面开展了“双线教学+双师团队”模式,组建了22个乡村骨干教师工作坊,协助和指导乡村教师自主开展工作坊线上线下混合研修。自各工作坊成立以来,已自主开展读书分享、公开课、微讲座、专题研讨、微信共研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60余次,与参训前有教无研、形式单一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双线教学+双师团队”加出新范式。“双线”意在打造线上和线下双向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双师”意在整合城乡优势师资,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为西部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新范式。学校推出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对优势师资、优势教学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使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
“双线教学+双师团队”教学模式,借助教师工作坊、录播课程、送教下乡等教育教学活动,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长期进行资源投放的录课学校达60所、录课教师136人,已建成数字化资源4216个,其中教学视频资源2619个,配套教学资料1597个,视频浏览量达513064次。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数字化点亮西部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